
历史溯源
土家族织锦技艺历史悠久,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,体现了中国少数民族织锦技艺体系的基本特征。土家织锦上溯到距今四千多年的古代巴人时期。《后汉书·西南蛮夷传》所说哀牢夷“织文革绫锦”的“兰干细布”,就是西兰卡普的前身,称“武陵蛮”有着“织绩木皮,染以草实”,“好五色衣服”,“衣裳斑斓”的习尚。土家族不论男女还保持着“喜斑斓服色”的习俗。“所谓”岗巾“”土锦“以及”土绢、岗锦“等相似称谓皆指西兰卡普。

工艺发展
秦汉三国:土家族地区的纺织业有所发展,称它为“凡”、“布“,土家先民以布交纳赋税。三国时期,在蜀国诸葛亮”今民贫国虚,决敌之资唯仰锦耳“的决策下,土家族地区的人民逐步掌握了汉族先进的染色技术,编织出五彩斑斓的“土锦”。
唐宋:随着土家族地区与汉族经济交流的增多,土家族地区的纺织业有了进一步发展,出现了“女勤于织,户多机声”的社会风气,当时土家族的“布”,被汉人称为“溪布”、“峒布”或“峒锦”。
发表评论